关于“穿的好的人,赚得更多”之前在黎贝卡XTEDxGuangzhou演讲的主题,刚好有说到,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说的。
那是我第一次做演讲,所以我们讨论了很久要讲什么,包括怎么做时尚博主、怎么做到篇篇文章十万加、职业转型的经历、温柔的力量等等。最后我坚持讲这个主题,叫:穿得好的人赚更多。大家第一反应是,拒绝。她们说:这个话题也太血淋淋了吧,而且很容易被人撕。
为什么大家会这么想?我想了很久,大概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里总觉得:讨论穿衣打扮,是一件上不了台面的事,总是显得肤浅和虚荣。
穿的好的人,赚得更多,这并不是我乱说的,这是有科学数据作支撑的。芝加哥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在2016年做过一个调查。她们找了14000多个样本,来自不同工种,包括男性和女性,结果得出这个结论:会打扮,形象好,有魅力的人,平均薪水要比其他人高20%。
你们看到样的结论,第一反应肯定是,这真是个看脸的世界。如果你们问我,我的回答是:是的。
大家都知道我的一个惨痛教训,就是穿着渔网袜跑省两会,因自己不专业的形象连带专业能力受同行质疑。在我们的成长环境里,从小的教育都是“你不用注重外表”“你不要花那么多时间打扮自己,学习更重要”。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,应该怎么穿。从这次的惨痛教训后,我才开始注意,在不同场合应该怎么选择不同的衣服,在个性和适合之间应该怎么平衡。后来的每个采访,我都会把穿什么当成采访的一个重要环节来准备。
过了几年,我转型做了电影记者。第一次去跑戛纳电影节时,就因为我坚持穿了礼服,得以破例以记者的身份走上戛纳红毯,并且顺利完成采访。我后来一直觉得很庆幸,还好我在采访电影节期间每天都坚持穿裙子和高跟鞋,因为电影节每天都有很多个活动要赶,很多记者都是穿着球鞋牛仔裤,如果我也这么穿,我就算磨破嘴皮子保安也不会松口,因为他无论如何,都不可能让我穿着球鞋牛仔裤走上戛纳红毯!
所以说穿得好,并不是穿得花枝招展这么简单。而且,关心穿什么并不是女人的专利。很多行业精英、商界大佬都有在找专业的团队打理造型,就算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乔布斯的黑上衣、扎克伯格的灰teeshirt,其实都是他们的表达,甚至是精心设计的表达。
可能是我个人的执念吧,一直觉得形象管理做的好的人,通常自我管理能力都比较强。因为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就光彩照人。我也一直相信,那些个人形象好的人,在其他方面也可以很优秀。因为她们通过强大的自我管理,收获的不止是好身材,好气质,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信心,是追求更好生活的热情。
所以,当我们谈论穿衣服的时候,我们谈论的其实是:我们和自己的关系。人和物品之间的关系,就是自我认知的一种投射。
买了一瓶好酒,却非要等到重要的人来时才喝;买了一套很好的衣服,要等到见很多人的场合才穿一次,平时就放着;平时每天都穿得光鲜亮丽,但一回到家就换上破T恤,反正没人会看到;花了很多钱买衣服,但内衣已经穿得又黄又旧,三年没换过了……
很多时候,比起在意自己的感受,我们更在意别人的感受。我们可能自己都没发现,我们对自己的态度原来是这么凑合。你们可能会说,偶尔凑合一下也没关系。最关键的是,当我们习惯了凑合着穿一件衣服,凑合着背一个包,那么接下来,我们就会坦然接受一份凑合着做的工作,接受一段凑合着的感情、反正就凑合着过的生活,我们慢慢就放弃追求更好的动力。
外在环境固然重要,但如果我们只重视外在环境,只在意别人的感受,我们可能会变成别人眼中优秀的人,但那也许不是我们心目中更好的自己。只有明白自己内心的要求,告别“凑合”这两个字,每一天都尽力争取最好的可能,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