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来源:《À PART 》CHINA爱美也是生产力从小黎贝卡就是一个很爱“臭美”的人。奶奶是裁缝,带着她一起选花色选布料,为她缝制小裙子;妈妈打理的家里,永远都不会出现一次性纸杯,而是玻璃杯和陶瓷杯待客。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耳濡目染,黎贝卡不可能对美没有感受。邻居看到她总想穿漂亮衣服,忍不住跟她妈妈说:你女儿这么爱美,长大后能养活自己吗?妈妈总是气定神闲:她那么臭美,自然就要想办法努力养活自己。黎贝卡不仅养活了自己,还把爱美变成了事业。这个故事,黎贝卡写进了今年4月出的新书《爱美也是生产力》中。2022年4月,黎贝卡推出第二本书《爱美也是生产力》这本书,从穿搭到理财,再到自我管理和职场经验, “掏心窝”式的道来她在这八年里,如何将爱美变成一项推动人生向前的正向循环。八年前,她在一家传统媒体做到首席记者后,转行做起了自媒体,创办公众号“黎贝卡的异想世界”。八年后,她是女性美好生活方式倡导者,以“黎贝卡IP”为核心的自媒体矩阵在全网累计有超3000万读者,其中90%是女性。随着个人影响力的不断扩大,她也是诸多国际国内大牌中意的合作对象,2019年她登上了福布斯中国“50位意见领袖榜单”。不能确凿地说是这八年,但至少这十年间,中国女性变美的欲望,以及对美的求知欲空前的强烈,甚至有人形容这是一个“非美不可的时代”。现代女性已经意识到了,关于变美的每一个决定,关于如何拥有对美的判断力,关于哪种美的生活方式与自己契合,都是需要学习和熟虑的结果。这个过程中,不免有焦虑和不解。黎贝卡和“黎贝卡IP”矩阵团队,恰好扮演了美好生活方式倡导者的角色,答疑解惑,疏导焦虑,展现更多元的可能性。当然前提是,作为这个团队的引领者,黎贝卡本人“越折腾就越爱折腾”。几乎每一两年,你都能看到她在做一些不一样的事。前面几年是不停地写写写,之后开始打造短视频产品;原来只有一个“黎贝卡的异想世界”微信公号,如今她的品牌矩阵下包含“每天只种一棵草”、“异想生活笔记”等6个涉及好物分享、自我成长、理财领域的微信公号。2017年,她还创立了自己的服饰品牌与买手店。2021年,她开始拍摄《100个中国女孩的家》……她输出在“折腾”过程中走过的弯路,也不断修正自己的审美态度。以前“非此即彼”的想法没有了。一个例子是,年轻时她只买皮包,不能接受帆布包,因为“皮质的包有温度”。但现在,她认为,即使穿着很普通的衣服,背着帆布包,只要有心境,有发现美的眼光,很多美的事物是随处可见的。人,松弛了。美,拯救人于灰暗疫情的这三年,黎贝卡发现,她的读者的需求有了些变化。此前她一直在写各种好物的推荐,但在后期,她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,一些消费行为已经不是出于对某个物品单纯的喜欢或需要,而是一种“情绪的喂养”,用于补偿生活的疲惫和委屈。但疫情期间,居家的时间变长,又迫使大家回归生活本身,追问快乐和幸福感的来源到底是什么。读者越来越多地在后台留言,希望黎贝卡分享喜欢的剧目、书单,以及让家里更舒服的方式。也是在这个时间,黎贝卡开始启动《100个中国女孩的家》的拍摄项目。黎贝卡拍摄《100个中国女孩的家》据她的观察,她的妈妈或更上一辈的人,是没有所谓“自己的家”这个概念的——婚前是“娘家”,婚后是“夫家”。但从她这一代开始,女性对于“我想要一个自己的空间”这件事非常的明确。黎贝卡自己在广州的市中心,就拥有一处女性的梦想住所。建筑面积达230平方米,有巨大衣帽间,布局、规划、功能都围绕她的生活习惯而设计。“只要想到在这个动荡的世界里,还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角落,可以让我们尽情撒泼打滚,就值得为它多花精力。”黎贝卡于自己的家中为家多花精力,还让黎贝卡养成了一个“怪癖”。无论出差多晚回来,她都要收拾房间,把新买回来的东西一一摆放整齐。做完这一切,已经深夜。给自己倒一杯加冰的威士忌,坐在客厅沙发上,目光所及都是自己心爱的东西,一种满足感自心底蒸腾。美衣、美物、美的家,是可以拯救人于灰暗和疲累的。疫情期间,因各种不好的消息感到焦虑和沮丧时,她也是靠这些东西,保持一种对生活的生机勃勃。此外,专注于眼下具体的事,也是她对抗焦虑的方法。完成每一天的推送,做好每一个拍摄,推进每一天的工作。在新书里,黎贝卡分享了一本她很喜欢的书《一个人的好天气》。书里小女孩问奶奶,外面的世界这么坏,我出去以后怎么办。奶奶的回答:世界不分内外,世界只有一个。*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▼周刊君和黎贝卡聊了聊爱美这件事儿